更狠的是,为了对付租售号、代练、冒用成年人身份上号等情况,鹅厂直接掏出了AI深度学习与大数据分析,强化身份识别。目前腾讯人脸识别的月拦截率已经达到85%。
让家长也要深度参与防沉迷
过去的防沉迷,主要是游戏厂商在“管”未成年人,但防沉迷真的只是游戏公司的事吗?不少案例表明,家长监管缺位、家长甩责等,也会导致孩子沉迷游戏。
有个真实案例,一位货车司机母亲说自己的孩子沉迷游戏,不好好读书。腾讯客服未保营地家庭教育老师与孩子沟通后了解到,孩子玩游戏是为了成为电竞选手,因为家里条件差,母亲辛苦工作,省吃俭用送他上学,他很愧疚,想打电竞赚钱贴补家用。
“这位妈妈很忙,没时间盯着孩子。知道真正的原因之后,她也很感动。”郑磊说。
这就是“服务”存在的意义。
目前,鹅厂已陆续提供了多个工具和服务,帮助家长行使主导权。在升级的服务模块中,集成了“游戏管理服务”“家庭教育辅导”“未保志愿者服务”三大内容,为家长提升监护能力和水平提供便利。针对家长管控难,提供视频一对一等人工服务,提升家长监护能力;对于亲子沟通难,提供家庭教育辅导服务,帮助解决问题。
郑磊介绍道:“帮家长查孩子的游戏记录、消费记录,教他们使用一些工具,是第一层面的服务。其他层面的服务是帮助一些重点家庭,探索背后的原因,让亲子关系有所改善,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让孩子找到比游戏更好的选择
孩子沉迷游戏,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更好的选择,也得不到家长充分的陪伴。
郑磊表示,孩子对陪伴的需求很旺盛,但在家长的繁忙或者忽视之下,很多时候都没有被满足。“我小时候可能是武侠小说,而在这个年代,游戏、手机恰巧就是一个触手可得的东西。”
所以鹅厂做了一件事——提供更多课外选择,给孩子们“更好玩的东西”!
比如“智体双百”计划,面向城乡孩子建设“未来教室”和“未来运动场”,开发游戏化科技、体育学习课程,从软硬件两方面提供长线教育支持,让孩子们在游戏之外找到更多兴趣点。
这个计划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内蒙古偏远牧区的放羊娃制作出了“羊脸识别”,帮姥爷解决了数羊丢羊的问题,甚至参与制作的学生之一,正是曾经被腾讯防沉迷系统踢出游戏的小孩。
还有一个学生,因为家里熏腊肉导致火灾,在老师的带领下设计了一套智能熏腊肉系统,能在手机端远程监控温度和烟雾,防止意外发生。
从最开始的强制技术管控,到现在提供服务、公益、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鹅厂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已经不仅仅是“防沉迷”了,而是围绕“数字时代的青少年成长”在构建更完善的生态。
这种转变,才是防沉迷下半场真正该谈论的事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