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有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而罕见的血液病一般是指发病率较低的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浆母细胞病变、恶性淋巴瘤等。
一、常见血液病
1.红细胞增多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乏力、黄疸、脾大等症状。
2.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的克隆性疾病,常因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出现发热、出血、贫血、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罕见血液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患者会出现进行性贫血、反复感染和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以病态造血、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及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贫血、出血、反复感染等情况。
3.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是一种由过度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介导的异常炎症反应所导致的致命性疾病,患者常有持续或反复发热、消瘦、贫血、肝脾肿大、血尿、肠梗阻等症状。
4.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主要是身体细胞发生突变引起,会导致淋巴结部位出现肿胀,并且会伴有按压痛以及明显的触痛感,随着淋巴瘤的发展可能会转移到其他骨骼组织部位,甚至还会危及到生命健康。
5.浆母细胞性淋巴瘤:是起源淋巴网状组织的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浅表淋巴结内形成一个单一的混合性淋巴瘤成分,通常在诊断时就处于晚期阶段,可侵犯扁桃体、鼻腔、肺脏、乳腺等器官。
6.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滤泡内的生发中心细胞,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考虑与病毒因素、理化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患者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全身瘙痒等症状。
此外,还有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巨大淋巴结瘤、嗜铬细胞瘤、血管外皮瘤、黑色素瘤、软骨肉瘤等,都属于较为少见的血液病。如果怀疑存在上述疾病,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比如CT检查、X线检查等,然后遵医嘱积极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