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同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同仁县人民政府:http://www.hugan99.com    来源:    创建时间:2015/7/27 10:23:14    

同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十二五”是我省将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城镇化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四个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推进同仁县 “撤县建市”、全面建设热贡文化生态试验区、构建热贡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期。充分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科学规划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对同仁县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构建和谐同仁为主线,大力实施“解放思想、夯实基础、突破旅游、推进农牧、振兴工业、创新科教”的发展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同仁县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13.7%;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年均增长32.1%,完成规划目标的16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39万元,年均增长15.7%,完成规划目标14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7亿元,年均增长16.8%完成规划目标的138%工业增加值达到3374万元,年均增长32.9%旅游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景区品质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2010年旅游总人数达到67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68.7%

——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优化教育布局工作全面展开,民族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2010年,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1%;文化体育和广电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唐卡博览会等节庆活动和环湖赛同仁赛段各项工作,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填补了我省无世界级非遗项目的空白,热贡文化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实施了西新工程、户户通工程,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5%96.6%,文化设施有较大改善,乡镇文化站全面实施,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建成农家书屋55个,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建设完成了10个乡镇卫生院改造、71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配备了医疗设备、医疗服务车等,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三配套”的目标,三级医疗网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71.47%,全县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可靠保障。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03元,年均增长14.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95.22元,年均增长11%,完成规划目标的112.3%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就业总量稳定增长、就业质量有所提高,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就业20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控制在4.3%以内,组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86亿元;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能力显著提高,2010年全县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95%,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60%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五年累计解决2.3万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发展基础和条件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全县通过实施“夯实基础”战略,水利、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力地缓解了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新建和改造各类公路1079.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177.26公里,比十五末增加452.01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乡镇通班车率达到73%;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累计实施各类水利项目81项,解决了2.75万人6.78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6015亩;电力保障能力得到根本改善,建设完成了隆峡、兰采等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8350千瓦,电网建设实施了农网完善、户户通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供电质量和保障能力,到2010年电网覆盖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到97%建成了一批城镇基础设施,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11平方公里,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75%,城镇化率达到30%,建设廉租房546 2.5平方米,棚户区改造3601.8万平方米,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逐步加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恶化得到较好遏制,累计完成天然林管护面积102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16.73万亩、“三北”造林1.77万亩、封山育林4.2万亩、义务植树173万株;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进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32.9平方公里。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效果,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在控制指标内,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75%,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县级机构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健全基本药物使用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药物全覆盖。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交流,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招商引资项目32项,签约资金达16亿元。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单位

“十一五”规划

目标数

“十一五”规划

完成数

指标完成率

生产总值

亿元

8.5

11.5

135.3%

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累计)

亿元

12

18.1

150.8%

地方财政一般

预算收入

亿元

1584

2339

147.7%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亿元

1.05

1.47

140%

农牧民人均

纯收入

3112

3495.22

112.3%

城镇登记失业率

%

5

3.1

161.3%

“十一五”期间,同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的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认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是推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三是抓住机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心所在;四是着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增强社会凝聚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五是加强生态保护、改善自身发展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适合县情的科学发展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六是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社会局面,成为取得各项成就的有力保障。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加速、资源市场化配置加快、社会结构显著转型等趋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增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将成为国家今后较长时期宏观政策取向。在此背景下,同仁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跨入新的阶段,既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入、生产力布局、金融信贷、人才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大扶持西部发展,这必将给同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继续保持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藏区)发展的历史机遇。为推动青海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用35年时间集中解决青海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把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这将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大力开展对口支援的政策机遇。为进一步做好支持青海发展的各项工作,国家确定了对口帮扶机制,同仁的对口帮扶中央部委文化部、发达省市天津市将针对同仁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从资金、人才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于一定的支持,为同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机遇。

——全省推进“四个发展”的现实机遇。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的“四个发展”科学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必将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和重大部署,全面推进“四个发展”,抢抓机遇,融入全省发展大潮流,为同仁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

——全力推进热贡文化生态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机遇。热贡文化被国家文化部列入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列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将从省级层推动试验区建设,同仁县是试验区的核心区,为同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机遇。

——三江源生态保护试验区二期工程实施带来的机遇我县已列入三江源生态保护试验区二期保护规划,规划的实施,将为同仁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多年改革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渴望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与困难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

——我县总体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自身财力弱,抵御风险和波动的能力较差,加快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难度增大。

——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面大,脱贫难度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开拓进取的意识不强,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对外开放的环境相对较差,观念相对滞后,对外开放的领域、层次和水平与全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就业、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农村牧区发展存在众多薄弱环节,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繁重,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

——经济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矛盾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自然灾害频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考验。

展望“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机遇大于挑战。“十二五”时期既是同仁县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应对各种艰巨挑战的攻坚破难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战略机遇,谋划好发展战略与路径,制定有力的发展措施,突破发展瓶颈和障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

三、“十二五”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基本实现全面小康为主要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省“四个发展”为主要路径,着力推进热贡文化生态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实现工业绿色增长,着力加快现代农牧业建设,突破农牧业资源瓶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支撑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不断提升综合实力,着力推动跨越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坚持保护和开发利用并重,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动和谐发展。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城乡发展有机统一,着力推动统筹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对外交流,着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通过五年的发展,使我县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同仁的各项工作走在全州前列。

2、具体目标

——经济发展指标

基本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376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4%,达到3.3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县属)45亿元,年均增长14.5%

争取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431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达到3.7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县属)50亿元,年均增长16%

——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015达到2574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644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1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脱贫人数2.9人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5%以上,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巩固率达到98%

——城乡建设目标。争取实现撤县建市,建设成独具特色、经济繁荣的青南中心城市。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2%

——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年,全州总人口控制在1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林木绿化率达到25%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万公顷;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下达指标以内。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指标

单位

2010

实际数

“十二五”规划目标

绝对数

年均增长(%)

生产总值

亿元

11.99

21.13

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

亿元

18

45

14.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万元

2339

3767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47

3.3

17.4

城镇化率

30

42

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14603

25740

12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3495.22

6440

1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1

4.5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021

1400

每年280

五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

万人次

5.5

 5

每年1万人

人均期望寿命

73

75

 

总人口

8.8

10

 

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

%

95

98

 

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覆盖率

%

60

95

 

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巩固率

%

98

98

持平

四、“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进热贡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继续按照“北依西宁、南望九寨”的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景区和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体系建设,加大区域的合作力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以历史文化名城为龙头,大力发展文化宗教游,重点开发历史文化古迹游、民俗艺术游、佛教朝觐游和自然生态游四大旅游系列产品;提升以隆务寺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重点投资建设隆务河谷热贡文化观光体验旅游板块,形成“隆务寺、隆务老城区—热贡文化中心区—郭麻日古城堡—保安军屯古堡”精品城市旅游线路。强化城市旅游辐射和区域合作,丰富旅游产品,加强宗教文化旅游和以草原风光、乡村休憩为主要载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共同营销,打造西宁—同仁—九寨沟,兰州—夏河—同仁—九寨沟,尖扎—同仁—贵德三条区域旅游主线路;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培训中心,注重旅游人才培训,进一步完善提高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热贡文化生态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九个品牌、实施十项工程,提升文化旅游的层次和规模,扩大宣传,提升旅游知名度,突出“热贡文化、生态古城”主题,加大推介和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同仁县成为西北地区旅行社、旅游网站推介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旅游总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亿元,年均增长15%

专栏1         旅游开发项目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17项,项目投资6.4亿元。建设内容为:景区基础设施、景区开发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共29项,项目投资13.8亿元。建设内容为:古城堡群的保护修缮、名人故居保护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保护等。

▲旅游宣传推介项目:共17项,项目投资1000万元。

▲旅游纪念品等开发项目:共10项,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内容为:

(二)着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实现工业绿色增长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积极培育创建同仁县(互助滩)生态工业园区,完善园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以农畜产品、民族工艺制品、民族用品、旅游纪念品、中藏药、保健品加工等为重点,培育和引进科技含量高、集科研、加工为一体的企业,使之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到“十二五”末入园企业达到10家以上;积极做好工业企业的协调服务和监管工作,推进同仁铝业、同仁铝材厂等企业尽快完成转产和资产重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督促矿产企业尽快达标生产,尽快将探矿工作转入实质性的开采、选矿阶段,完成隆务河支流兰采河、大南曼河等河流的水电资源开发,使水电资源开发和采选矿工作取得新突破;加大农畜产品的加工力度,促使金黄果饮品公司等企业尽快完成扩建改造工作,开发一些发展前景好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大力发展环保节能的新型建材产品,开发建设环保节能多孔砖、商品砼等新型建材;构筑生态工业体系,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

专栏2       特色工业重点建设项目

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共12项,项目投资2.7亿元,建设内容:恰东等矿产资源勘探及开发。

有色金属冶炼项目,项目投资:3500万元。建设内容:在保安镇进行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冶炼各种精选粉1万吨以上。

同仁铝业转产及扩建,共1项,项目投资1亿元。建设内容:土建等基础设施、设备投入等,

阿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牛骨素胶囊等生物制品开发项目,项目投资1500万元。建设内容:厂房建设及设备购置。

贝珍亚虫草口服液加工厂,项目投资:1229万元。建设内容:在隆务镇进行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年产量100万盒。

金黄果天然饮品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000万元。建设内容:在隆务镇进行厂房扩建。

同仁县铜佛制作及唐卡装裱、包装项目,项目投资1300万元。建设内容:厂房及设备购置。

布达拉热贡艺术有限公司矿物质颜料加工项目,项目投资:250万元。建设内容:隆务镇厂房建设及设备购置。

▲曲库乎矿泉水:项目投资:6000万元

工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2.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给排水、供电、公路、通讯、土地征用、公共设施建设等。

(三)着力加快现代农牧业建设,突破农牧业资源瓶颈

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把发展设施农牧业和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扩大中藏药种植规模,推进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继续加大万亩黄果基地建设力度,2015年,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达到50%以上。积极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以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为契机,合理确定载畜量,促进草场使用权流转,引导牧户规模经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加强农牧业设施建设,加快日光节能温室、畜用暖棚、饲草料基地、农区养殖场(小区)建设,大力推进农牧业机械化,争取建设农产品保鲜储藏等设施。大力推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培育高原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先进生产经营模式,鼓励通过合同订单等方式,强化企业与农牧民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加快建设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提高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十二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

专栏3        特色农牧业重点建设项目

▲▲设施农牧业建设项目:项目投资4000元。建设内容:建设畜暖棚1000栋,日光节温室1000栋及配套设施。

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投资:1.6亿元。建设内容: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同仁特县特色黄果基地建设及加工项目、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中藏药材基地建设、牛羊育肥基地、油菜基地、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等。

农牧业园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2100万元。建设内容: 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机械化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等。

▲农牧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投资:0.47亿元。建设内容:牛羊良种引进、野牦牛良种体系建设、藏羊选育工程、欧拉羊本品种选育基地、牦牛良繁基地。

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项目投资:2.4亿元。建设内容:草原鼠虫害灭治项目、草原生态保护、黑土滩治理、退化草地、毒杂草防治、草原湿地保护等

农牧业监督、监测、服务体系建设:投资0.6亿元。建设内容: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动物疫病诊断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原鼠虫害防治及草地资源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农药残留监测建设、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动物疫病监测站、有害生物预警体系等建设项目。

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3600万元。建设内容:县乡二级农畜产品交易市场。

(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支撑要素

紧抓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及支持藏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齐备、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及城乡人民需求。

1、交通:以公路建设为重点,拓展通县出口公路通达深度,提高通县、县乡公路等级和路网整体水平,优化路网结构,加快通村、村道硬化、乡级汽车站站点等工程建设步伐,加大客用班线开通力度,继续改善农牧民群众行路难、乘车难、候车难的问题。争取实施同阿高速公路和西宁至成都铁路,实施同夏、街贵等县际公路改建、扎毛等四级通乡油路、麻巴等路网连接公路以及通村油路、通村砂路、村道硬化、配套桥梁、通寺院等项目,建设完成乡级汽车站4座及停靠站点27处。到2015年,公路总里程达到2010.75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833.4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1.4公路/百平方公里,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实现客用站点化服务和乡乡通班车的目标。

专栏4         交通重点建设项目

▲平安至成都过境铁路建设:项目投资40亿元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45亿元。

▲省道改造,共2项,项目投资4.74亿元,建设里程158公里。

▲路网建设:共6项,项目投资1.65亿元,建设里程176公里。

▲通村油路:共44项,项目投资4.1亿元,建设里程512公里。

▲寺院公路:共21项,项目投资1.14亿元,建设里程143公里。

▲通村砂路:共1466项,项目投资0.96亿元,建设里程479公里。

▲天葬台公路:共6项,项目投资1380万元,建设里程69公里。

旅游专用公路:共21项,项目投资1.34亿元,建设里程75公里。

▲新农村配套公路:共10项,项目投资1975万元,建设里程110公里。

▲游牧民定居点公路:共6项,项目投资1597万元,建设里程103公里。

▲生态园区公路:共3项,项目投资1360万元,建设里程17公里。

▲矿山公路:共6项,项目投资6640万元,建设里程83公里。

2、水利:把解决民生水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县域农业水利布局,合理配置水资源,推广节水新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力支撑和保障。围绕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建设完成扎毛水库、争取实施扎毛水库配套灌区、玉龙水库等项目;加快解决乡镇供水问题,到“十二五”末建设城乡供水项目25项,解决6.8万人22.3万头()牲畜饮水问题,基本消除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加强农田草原水利设施建设,到“十二五”末新建和改造灌渠480公里,扩大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万亩,发展经济林1500亩,发展草原喷灌4.1万亩;提高城乡防洪安全保障和防洪标准,重点实施隆务河、曲么河河道治理及多哇等乡镇防洪工程,到“十二五”末治理河道88.8公里,建成城镇农村防洪堤坝144.2公里;围绕生态建设,加大隆务河小流域治理力度,到“十二五”末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平方公里。

专栏5          水利重点建设项目

▲防洪工程及河道治理:共26项,项目投资8.1亿元,建设内容:城镇防洪、乡镇防洪、居民点防洪设施建设及河道治理等

  水土保持项目:共10项,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内容:人工补植、人工种草、石谷坊等

 水资源保护工程,共13项,项目投资1.14亿元,建设内容:网围栏、防洪坝、水质检测站、水源涵养林、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

 城乡供水工程,共21项,项目投资5000万元,建设内容:解决5.9万人12.3万头只牲畜饮水

 农田水利项目,共35项,项目投资5.2亿元,建设内容:扩大灌溉面积6.5万亩改善7.1万亩

▲水库涝池建设:共45项,项目投资3亿元。建设内容:同仁县玉龙水库、石哈龙水库、浪加水库及涝池等工程建设。

3、能源: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网结构,实施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输配电网络,以县城电力扩容为重点,新建同仁县330KV输变电工程、隆务镇至保安镇110KV增容及输送工程、多哇、扎毛、兰采35KV输变电工程,不断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大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居民燃气设施项目;开发建设扎毛河、兰采河、大南曼河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1.38万千瓦,新增发电量0.7万千瓦小时;增加石油销售网络,新建加油站9座;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争取开发建设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项目,多层次、多方位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专栏6         能源重点建设项目

天然气建设项目

天然气利用工程,投资6300万元,建设内容:建设天然气管道及门站。

▲输变线路工程建设项目:

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投资:2.51亿元。建设内容:同仁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隆务镇新建输电线路5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240兆伏安。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投资:1.4亿元。建设内容:隆务110千伏II回线路工程、同仁110千伏送出工程等。

35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投资:8500万元。建设内容:35千伏多哇、兰采输变电工程,曲库乎、等5个主变增容改造工程。

10千伏及以下建设项目:项目投资:4.44亿元。建设户户通电工程。

▲水电站建设项目

▲梯级小水电站建设项目:项目投资:1.1亿元。建设内容:同仁大南曼、扎毛乡立仓、兰采1号、3号水电站等。

▲新能源发电工程建设项目

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项目投资:35亿元。建设内容:总装机200MW

4、信息:以移动通讯和宽带数据为重点,建立以县城区为枢纽,与风景区和中心镇布局相配套、覆盖全县的光纤化、数字化、宽带化的信息网络构架和综合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农村经济信息网,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信息数据库体系,重点提高教育、科技信息、电子商贸信息、财政税收信息、文化、旅游、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信息应用水平。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

专栏7        信息网络重点建设项目

▲政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建设内容:县乡政府信息平台建设及软硬件升级。

▲劳动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项目投资:60万元。建设内容:县、社区信息网络建设软件升级、网络运行等。

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建设:项目投资:100万元。

邮政网络体系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建设内容:所有乡镇邮政网络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新同仁

坚持民生优先,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劳动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建立就业援助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特色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文化旅游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到201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人(次)以上,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5%以内。

专栏8         劳动就业重点建设项目

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2000㎡。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服务场所项目,项目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600㎡。

劳动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项目,项目投资400万元,建设内容:县、乡劳动就业服务网络信息处理中心。

人力资源综合服务项目,共2项,项目投资600万元,建设内容:建筑700.

2、农牧民收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推进产业化发展,扩大黄果种植规模,加大畜暖棚、日光节能温室等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突出发展农区种养殖业,进一步提高蔬菜、肉类产量,建设畜牧产品交易专业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宣传和引导农牧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依托热贡文化生态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纪念品加工、农家乐等非农产业,为农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多方位、多层次增加农牧民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5年达到6440元。

3、社会保障:继续加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基本全覆盖,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资助参合参保、常规救助、临时救助和慈善援助”四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缓解城乡困难群众就医困难。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逐步建成以县有福利院,社区有福利服务站点,乡镇有敬老院为主要内容的三级福利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院舍服务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加快城避险场所、救灾物资储备设施、救灾应急装备建设。到2015年,城镇居民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8%、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 %

4、住房保障: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切实抓好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等措施的落实,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扎实推进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牧民定居工程以及农牧民奖励性住房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新建或改建住房,大力度改善农牧民住房条件。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专栏9       社会保障重点建设项目

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共6项,项目投资3000万元,建设内容:建筑面积4000㎡。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6项,项目投资4.5亿元,建设内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危房改造、棚户区改、游牧民定居点等

残疾人综合服务建设项目:项目投资:2000万元。建设内容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等,建筑面积2500

▲乡镇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救助站建设项目,共3项,项目投资3620万元,建设内容:建筑面积1.52

▲救灾物资储备建设项目:项目投资:300万元。建设内容为:建筑面积3000

避险场所建设项目:项目投资:600万元。建设内容为:避险场所建设。

5、教育:继续巩固发展基础教育,深化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为主的民族教育综合改革,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发展基础教育、重点突破民族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十二五末,基本建立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发展均衡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到2015年结合布局调整和校舍危房改造,将现有90所学校调整为38座学校,并全面消除危房;巩固两基成果,到201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15年,争取实现乡乡有学前教育的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专栏10        教育发展重点工程

中小学建设项目:项目投资2.3亿元。建设内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小学建设,16.5万平方米。

▲幼儿学前教育,共57项,投资6200万元。建设内容: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

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29项,投资1亿元。建设内容:扩建5.1万平方米。

6、卫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构建资源配置合理、功能较为完善、积极有效的的公共卫生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卫生保健。进一步加大卫生城镇创建力度,多措施保障同仁地区爱微运动的深入开展。加快规范化建设,加强技术装备、优化人才结构,到2015年,建成二级甲等中医院一座,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实现“两有三配套”, 乡镇卫生院100%达到一级甲等标准,每千人医院病床数达到1.5-2张,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牧民参合率达到99.8%,巩固率达到98%以上;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5‰以内。加大卫生人才培训力度,到2015年,全县培养全科医生15名,每千人卫技人员数达到2.8人。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和公共卫生信息预警监测报告系统。

专栏11         医疗卫生重点工程

▲县乡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2.8亿元。建设内容:县医院、乡卫生院、卫生监督所、村卫生室改扩建工程及改扩建生活用房,购置医疗仪器设备

▲新建和改扩建疾控中心项目,项目投资:530万元。建设内容:新建和改扩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配套附属设施等。

食品药品监督项目,项目投资8600万元。建设内容:食品药品稽查电子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中藏药材资源调查项目、藏医药文化研究中心、餐饮具消毒中心、药品不良反应及药物滥用监测体系、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等项目建设。

7、人口与计划生育: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人口安全观,进一步稳定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继续加强基层计生服务网络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总人口控制在10万人以内,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计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专栏12        计划生育重点工程

▲计划生育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投资:1200万元。建设内容:县乡村社区四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室)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购置相应的医疗仪器设备。

▲妇幼保健院(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投资:600万元。建设内容:县新建和改扩建业务用房,配套附属设施。

培训:项目投资:100万元,对州县乡村社区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8、文化体育:加快热贡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步伐,实施国保、省保文物单位及古文化遗址的保护与修缮项目;认真实施“千家万户绘唐卡工程”,每年培训各类热贡文化人员900人,做好热贡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出版和翻译一批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专著,为做大做强热贡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大力开发和推介现代热贡艺术品,打造热贡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组织引导热贡艺术品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举办好唐博会、藏乡六月会等节庆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强化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完成两馆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坚持开展文化三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县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建设,继续办好环湖赛同仁赛段的各项工作,争取环湖赛开幕式在同仁举办;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完成村级广播电视网络设施建设项目,继续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争取实施数字电影院建设项目,到2015年,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

专栏13       文化广播体育事业重点建设项目

▲广播电视建设项目,共12项总投资2.2亿元,建设内容:移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基站建设、村村通、电视数字化建设等。

县图书馆、县级民族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县级文化遗产展览中心、文化站建设项目。14项总投资3.6亿元,建设内容:新建和改扩建影剧院、县图书馆、州县群艺馆,县级民族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县级文化遗产展览中心。

 县级文化公园建设项目。项目投资2000万元。建设内容:建立文化休闲公园。

 热贡民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5项,投资1.37万元。

 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投资:2800万元。建设内容:新建体育场、活动场地。

 乡镇村级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投资:700万元,建设内容:90%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建设篮球场及相应的体育健身设施。

 文物保护与修缮:项目投资5亿元,重点对国保单位保护修缮

9人才: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工程,立足产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开展党政干部执政能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牧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培训工程,构建以基础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干部交流和智力引进为主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提高各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稳住人才、造就人才的环境。到2015年,同仁县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000人。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推进资源节约与科学利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按照省级卫生城镇的各项要求,加大卫生城镇、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力度,提升城市宜居环境。

1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继续实施好林业重点工程,加快隆务河两岸生态环境治理,实施新农村村庄绿化工程。加大隆务河等河流的生态监测,对重点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实施控制性保护。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措施,强化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完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确保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废物处理的达标。到2015年,完成人工造林1000公顷,封山育林30000公顷,林木绿化率达到2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42%

2、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开展土地整理,盘活土地存量,到2015年,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5万亩。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统一开发和优化配置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开发利用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鼓励农牧民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清洁能源生活工具,倡导适宜农区发展沼气能源。到2015年,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3、环境污染防治。狠抓环境治理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全面实施县城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和小城镇垃圾填埋场等建设工程,同时加大隆务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下达指标以内。

4、建设绿色城市,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全面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高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搞好建成区主干道绿化,沿隆务河两岸完成河滨绿化,建设完成滨河公园。大力培育绿色消费方式,通过媒体宣传、政府倡导等方式鼓励绿色消费。重视环境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和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环境保护新风尚,大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绿色小区”创建工作。到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5%以上。

专栏15        生态保护建设项目

三北防护林工程,共1项,项目投资1500万元。建设内容:人工造林2000公顷、封山育林4000公顷。

▲天然林保护工程,1项,项目投资3000万元。建设内容:人工造林400公顷,封山育林4000公顷。

▲荒漠化治理工程,共2项,项目投资8500万元。建设内容:治理5万亩。

▲绿色通道和城镇绿化工程,项目投资1000万元。建设内容:绿化道路200公顷,绿化城镇8.02公顷。

▲扎毛、玉龙水库两岸绿化及隆务河两岸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投资:37.2亿元。建设内容:隆务河两岸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扎毛、玉龙水库绿化、滑坡治理工程等。

生态、森林公园项目,共3项,投资6000万元。

种苗基地及体系建设项目,共2项,投资1900万元。

▲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治及监督预报体系建设项目,共12项,投资1.21亿元。建设内容: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及监督预报体系建设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及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投资2.97亿元。建设内容:建设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测中心、中转站、监测点以及州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野生动物保护及资源监测体系建设项目,投资2120万元;

环境监测预报体系建设项目,共2项,投资7200万元。

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投资8160亿元。

(七)积极推进撤县建市,统筹城乡发展

以县城为龙头,以重点小城镇为支撑,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1、城镇建设。积极推进撤县建市工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位,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镇给排水、消防、道路、亮化、绿化、环卫、住房、休闲娱乐、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重点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抓好县城道路排水改(扩)建、到“十二五”末,新增城市道路30公里;保护和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加大旧城区、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力度,加快新老城区的整合与连接;争取建设4条公交线路,“十二五”期间投入运营;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城镇供水、城镇防洪、公园,群众文化体育场馆等工程,配套建设电力、绿化、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迁移制度。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42%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5%以上。使县城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集聚力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专栏16         城镇建设重点项目

老城区改造及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投资1500万元建设内容:土建修、环卫设施、民居改造、道路铺设等

旧城改造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共1项,投资1.05万元,建设内容:旧城区改造成功能齐全的商住小区。

▲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填埋场项目。共2项,投资1.3亿元

▲城镇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共3项,投资1.8亿元。

▲城镇道路与排水、绿化、亮化工程。投资3亿元。建设内容:建设道路70公里、排水管网等。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投资6300万元。建设内容: 15万平方米的外墙屋面保温、门窗节能改造。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6000万元。建设内容:乡镇道路排水管网、路灯、绿化等建设工程项目。

城镇供水工程:共1项,投资6000元。建设内容:购置安装净化设备及供水管网21公里。

▲县城公交线路,投资1000万元,建成4条公交线路

2、新农村建设。加快瓜什则、多哇、曲库乎等中心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小城镇道路、照明、排水、绿化、垃圾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一批产业优势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区域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强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农牧区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提高通达深度。

3、扶贫开发:按照全省扶贫开发“六个转变”,“六个结合”新思路,着重开展连片开发模式,实施异地扶贫、产业扶贫、就业培训、社会扶贫综合扶贫方式。十二五期间,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13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扶持农牧户358818225人提高投资效率、形成综合效益;加大整村易地扶贫力度,实施22个村10214957人易地扶贫搬迁,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降低扶贫成本;积极推进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完成50个村建立互助发展资金,缓解贫困村发展资金紧缺问题,提高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平均每户有一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50%的剩余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每个村有一个稳定的增收项目;加强社会扶贫力度,紧紧抓住对口支援工作的历史机遇,通过各项积极措施,全力争取文化部、天津市扶贫支持,坚持和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更多的投入到扶贫济困之中,探索基本生产靠社会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到“十二五”末,累计解决61592.9万人温饱问题的脱贫目标,实现基本解决现有农牧区绝对贫困人口的问题。

专栏14         扶贫开发重点建设项目

整村推进项目:项目投资:1.05亿元,建设内容: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13个。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投资:1.38元。建设内容:实施22个易地扶贫项目

▲扶贫连片开发项目:项目投资:2000万元。建设内容:重点扶持发展生态畜牧业、设施农牧业建设项目,优质农牧业生产项目,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等项目

▲产业扶贫工程:项目投资2500万元,建设内容:普及和推广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

▲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程项目:项目投资1500万元。建设内容:全州共安排103个互助资金贫困村,每年安排20个试点村。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项目投资2100万元,建设内容:完成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16900人、劳动技能培训3200人,年均输出劳务7万人(次)。

▲社会帮扶工程:项目投资752万元,建设内容:联点帮扶、对口帮扶及定点帮扶贫困村257

▲特殊贫困地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投资5.4亿元,建设内容: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化扶贫、生态建设等工程。

▲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程:项目投资750万元,建设内容:在500个贫困村实施互助资金试点工程,每村安排互助资金15万元

(八)以促进消费、扩大就业为目标,推进服务业发展

1、商务:进一步加大县城隆务镇的商业功能区建设,整合和改造升级现有各类集贸市场,加快专业交易市场建设,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到“十二五”末,新增物流配送企业3个,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完善社区商业功能,配套建设宾馆饭店和餐饮服务设施;培育乡镇服务业,以建制镇为重点,结合乡镇区位、资源特点,建设小型购物超市和交易市场,完善餐饮、金融、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到“十二五”末,农村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县有综合市场和配送中心、乡有标准超市、村有农家超市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强我县储备制度建设,增加储备品种和规模,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平价粮油等销售网点,提高市场调控能力和水平

2、金融:优化金融环境,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到2015年,全县金融信贷年均增长10%;按照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到2015年,力争将我县建设成信用县、信用乡(镇)达到3个、信用村达到23个。

(九)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同仁

——构筑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按照创建“平安同仁”的要求,以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服务生产生活为目的,加快构筑公共安全体系。一是加快地质灾害区治理工程。重点实施西山综合治理工程和22个村地质灾害及生态易地搬迁工程,加强对山洪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能力,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二是建立健全防灾抗灾应急体系。建立健全防范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增加城镇消防设施、人防设施,提高城市整体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加强社会公共安全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大藏区社会稳定工作投入力度,加强中心城镇公安系统技术装备条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应急能力。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设覆盖全县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安全防控能力。加大对各类不稳定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力度,稳妥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强化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依法治县方略,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高依法治县和依法行政进程。以服务民生为宗旨,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和质量,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开展民主法治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好理想、信念和诚信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树立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培养节约意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专栏17         政权建设重点项目

▲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共27项,投资3.1亿元,建设内容:党政业务用房,社区、党校基础设施及村级组织建设,建筑面积152647平方米。

▲司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投资300万元。建设内容:县、乡镇司法业务用房、司法信息传输网络平台建设及设备购置等,建筑面积7000㎡。

公安业务用房建设项目项目投资:1.1亿元。建设内容:公安局业务用房、指挥中心、技侦综合楼、看守所、戒毒所、训练场、体育馆、乡镇派出所、村级警务室等,建筑面积13.3

▲法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项目投资1300万元。建设内容:基层法庭及审判庭、技术装备等,建筑面积1.45㎡。

▲检察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投资1200万元。建设内容:业务用房、办案技术用房、信息化建设、周转房及设备购置等。

▲国防动员及应急体系建设项目:项目投资9000万 元。建设被容:国防动员基础设施、避难场所、物资储备库、消防站、抢险救灾基本装备系统、应急指挥、处理反恐系统项目等,建筑面积6.35㎡。

(十)围绕区域合作交流,提高对外开放度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总动力,继续落实和深化各领域改革,围绕区域合作交流,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积极拓展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地区的横向联系,加大向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开放力度,利用与天津市、文化部对口帮扶的有利条件,重点在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协作。加快对口帮扶城市天津市和西宁、兰州、成都等周边大城市开展区域旅游联合、人才培育、农畜产品流通加工方面的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优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扶持,拓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围绕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建筑建材等领域,培育创业园、孵化创业基地,开展民营企业家、大学生、复退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牧区能人“创业行动”。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推动外向型服务阵地建设。牢固树立“互利共赢”的发展观念,充分发挥好同仁县民族文化、自然资源和区位三大优势,依托热贡艺术品牌,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努力推动外向型服务阵地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外交流与交往,不断提高热贡艺术知名度,增强投资开发的吸引力。大力推介同仁文化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资源和开发合作项目,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和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层次和实效。

五、“十二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同仁县实际的规划实施机制,依法运用经济调节手段,着力提高政府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

着力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环境,综合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逐项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建立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和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落实规划的政策措施。积极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引导市场主体与规划的导向性目标相一致。适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努力实现规划制定的预期性目标,确保实现约束性目标。

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以社会稳定为第一责任,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稳定综合治理水平。一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二要及时排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机制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有效调处各种利益冲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避免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发生。三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要高度重视加强对社会治安混乱地区的排查和整治,切实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十二五”规划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强化资金保障机制,保障资金支持

为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必须强化项目资金保障机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第一要紧紧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全力争取国家投资;第二要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项目招商实现融资;第三要加大金融平台建设,积极争取金融贷款支持;第四紧紧抓住文化部、天津市对口支援的机遇,积极争取对口支援资金;第五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参与我县经济建设等多种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融资能力,为我县“十二五”规划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规划主管部门要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县政府提交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情况报告。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县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时,要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